校园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资讯 >> 正文

【新闻】王蔚:科研到创业的最后一公里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19年03月28日   浏览:

325日下午,由华中大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启明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十二期创新创业教育系列教师培训活动在东五楼举行。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投资服务联盟董事长、教育部国创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王蔚应邀做了主题为科研到创业的最后一公里的讲座。

王蔚从“双创为什么是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的主驱动力”、“从美国拜度法案前后,看创新创业的潜能”、“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环境的变化”、“科技成果转化创业的关键步骤和策略”等方面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分享。讲座座无虚席,到场老师同学均收益颇丰。

创新创业越来越受到重视。王蔚说到从产业转型升级的国情向我们提出了从1-N模式转型至0-1模式,即要从低端到高端,要提升传统产业效能,有突破的科技和新的应用形态,要从高能耗高污染走向节能减排。当下我们较为欠缺的是有新型的创新思维的人才,尤其是能够突破和颠覆的年轻人。其次是科技。因而,高校作为社会发展动力的供给侧,应当为社会提供价值观、科技+人才。

在第二部分,王蔚讲述了美国的创新创业经验。美国在80年代出台了拜杜法案,规定公拨资金的科研成果归研发团队所有,产权不再归属联邦政府,从而减少技术禁锢,使得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也驱动了美国的双创。时至今日,美国社会95%的财富是八零年代后的创业一代创造的。到2002,美国超过1600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创业学课程,并且已经形成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创业教育教学、研究体系。我们可以从美国的双创道路中得到些启示和经验。

随后,王蔚董事长讲述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国情。

在这样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创新型国家建设是我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主基调。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成功展示了中国高校双创的巨大潜能。创业带动就业就业带动效果显著;师生共创、科技成果转化成果斐然,带动超过10万项专利、知识产权开始尝试向应用、向产业转化;产业革新主驱动力,三年大创赛,银奖以上项目总估值已超过1000亿。


尽管如此,王蔚又提了“将既未既,挑战仍存”的观点。

首先,从创意的来源和研发的管理开始,就开始出现系统性风险

在创意方面,横向课题的需求导向不足,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缺少衔接机制。而在研发方面,王蔚指出,搞科研,最大的考核绝不应是财会或法律,因为科研本身就是风险管理的流程。

其次,“从数据上看,在研发之后,科技成果转化存在更大的瓶颈”。目前,全国高校的专利当年闲置77.6%,产生了巨大浪费。并且还有一系列的制度缺陷,如交易机制问题,直面市场的资产化模式的不确定性、职务发明的所有权和决策责任问题等等。并且,权益归属、决策流程及责任人、定价、转让方式、收益分配、估值变化后的责任等诸多方面的模糊地带,使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动能这一必须的过程,成为“特批”或“高危”。

最后,王蔚对科技成果资产化的路径和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其一是科学家创业的利弊:科学讲唯物,商业面向人性,如何促使更多科技走向市场,又兼顾科研人员的参与和长期利益分享,需要推动模式的创新。其二如何破解工程化难题。需要有“工程化”和“产业化”过渡。即整个以产品为核心的面向市场的行为系统设计和基于产品实现以后投向市场过程中的整体行为系统。

在最后的问答环节上,王蔚就老师们的提问进行了一一回答。此次讲座除了各院系老师参加外,还吸引了校科技园、孵化器的有关人员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