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资讯 >> 正文

【资讯】“互联网+”金奖追踪系列 | 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慧淬,钢轨的延寿专家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17年06月13日   浏览:

慧淬团队抓住“我国每年更换钢轨导致的超100亿直接经济损失”这个痛点,在提高钢轨的硬度和耐磨性上开启了新的设想。

2015年,我国颁布《科技成果转化法》等相关法律文件;

2016年,教育部与科技部又联合发布相关细则。

在政策鼓励下,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将科研项目转化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更多的大学生高质量创新创业项目看到了科转的曙光。

慧淬团队,在中国第二届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上,在十余万只参赛团队中脱颖而出,最终进入决赛,不仅获得全国创意组金奖的团队,还获得了刘延东总理的肯定。

2005年,武汉国家光电实验室的曾晓雁教授产生了通过激光淬火的方法提高钢轨的硬度和耐磨性的设想,从那个时候起实验室正式开始了通过激光淬取来实现钢轨现场延寿的研究,专门为钢轨延寿的慧淬学生团队诞生。

该团队汇聚了材料、机械、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等跨学科、跨专业的10多名研究生与工程技术人员。

学生负责人、2015级博士生孟丽表示在开心的同时也感受到很大的压力,开心是因为更多的人了解了团队所做的事情,压力则是因为未来的路还很长。他们在沉默与孤独中坚持了11年,经过大量实验探索,终于在重重失败中看到了曙光。

从最初试验激光全面积淬火到尝试激光选区淬火,再到后来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高重频飞行激光扫描淬火技术,并联合武汉铁路局工程技术人员进行长时间试验,去年钢轨延寿技术及其工业应用示范获得了国家科技部的重点研发计划支持。

“做钢轨的延寿专家”,为了这一目标,慧淬团队一直在努力。

如果不是为了同一个梦想付出自己的努力,这些来自不同专业背景、不同人生阅历、不同性格的人,不会聚集在一起用智慧淬取钢轨延寿。这也就是慧淬的魅力所在吧。

十年磨一剑,石头只会在蚌壳的磨砺下闪光

团队遇到的第一个难点是在保证钢轨强度的情况下提高其韧性,第二是这个延寿过程的效率,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被“逼”得突破这些难点。

“最初试验,广泛采用激光全面积淬火,该方法虽然大幅度提高了耐磨性,但存在于硬化层中的大尺寸疲劳裂纹会严重影响列车运行安全性。”在研究团队一筹莫展时,武汉铁路局工程技术人员一同参与此项试验和探索中。

经双方研究决定,团队采用激光选区淬火技术,即使钢轨在服役过程中产生疲劳裂纹,也可在其向基体扩展之前就能通过磨损去除。2012年前后,在大量实验探索基础上,团队又提出高重频飞行激光扫描淬火技术,突破了传统激光淬火功率密度的限制,将激光选区淬火的效率提高了15倍以上。

完成实验室突破后,该团队又突破第三项技术即钢轨现场激光强化技术,其更大的意义在于不用拆卸钢轨的前提下,对钢轨表面进行二次甚至多次强化,使钢轨的全寿命周期较以往提高10倍以上。

在团队中待了八年的郑寅岚,刚进课题组到结婚、生子,岁月无痕变化,她却一直没有离开这个项目。曾晓雁教授不无感慨:“我有时候一想她(郑寅岚)都在这上面弄了八年了,也挺愧疚的,她自己倒是觉得值得。”

团队中郑寅岚博士从事这项研究已经近十年,她已经三年没有回到江西的父母家,婚礼的举办也是因为实验研究的需要一拖再拖,为了不影响研究的精度,最终改到过年时候的九天假期完成。

没有一颗珍珠的闪光,是靠别人涂抹上去的。石头只会在蚌壳的磨砺下才会闪光,而这个过程是极为艰辛的,我们要学会承受,才会有所担当。

十年一个梦,那是我们万丈光芒的青春

钢轨的质量事关整个列车的运行安全,对钢轨的养护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因此钢轨的养护要求安全和速度的结合。

郑寅岚博士说,自己也是从2007年本科毕业开始跟着曾老师从事该项技术的研究,从那以后一直致力于此没有换过研究方向。

钢轨通过激光淬火技术实现延寿有两个难点,一是探索合理的工艺参数,以保障强韧性匹配,二是淬火的效率的提高,这也是钢轨淬火延寿工业应用最难实现的技术。

慧淬团队对这项技术的研究实现了从试验激光全面积淬火到尝试激光选区淬火,再到后来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高重频飞行激光扫描淬火技术的突破,目前第二代“钢轨现场激光延寿系统”的速度已经从最初的3米/小时提高到了50米/小时,效率提高了10倍以上,完全达到了工业应用的要求,得以让钢轨延寿从实验室走向了轨道现场。慧淬团队研发的此项技术也在国际同领域中达到了领先水平,团队目前已经申请了3项国际专利,6项国内专利。

“从技术的创新到最终走向团队的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是纯理工生,对做预算报表以及市场融资等问题都不是很了解,毕竟术业有专攻。”团队中的周阳这样说到。周阳是最近两年加入到慧淬团队的研究中来的,他说之所以加入慧淬,是因为坐火车时感受到列车下的钢轨应用了自己参与研究开发的技术会让他自豪。

慧淬团队的技术成熟以后,曾老师也非常鼓励大家利用这项技术进行创业以实现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创造经济价值。于是他们寻求了与经济学院的合作,吸纳了一些来自经济学院的同学,制订营销策略,规范财务的管理,并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公司落户鄂州葛店经济开发区,也获得了鄂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公司也已经与武汉铁路局达成合作意向,与济南铁路局和广铁集团的合作也在洽谈当中。

对于未来的打算,团队的负责人孟丽表示:

一是要让“钢轨现场激光延寿系统”更加完善,进一步提高效率,并适应不同的铁路环境;二是要规范公司管理,通过融资扩大公司规模,提高公司的知名度,以实现公司长远的发展。

面对1617的独家专访,孟丽还谈到今年慧淬团队所取得的成果。

对于慧淬团队所取得的成果,我有一些意料之外的惊喜。

对于钢轨延寿的研究,我充满自信,我们是站在世界最前沿的。

让我意外的是,项目背后巨大的商机,以及慧淬团队研究成果收获到的关注度和向商业转化的速度。

我非常感谢“互联网+”大赛的平台,以及投入此次大赛时,我们获得的来自于母校华中科技大学和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投资服务联盟的鼎力支持。通过比赛,我们结识了投盟理事长王蔚,他从投资者的视角,给予了我们诸多指导。

在投资者眼中,优秀项目具备有哪些要素,商业计划书该怎么写,商业模式该怎么拓展,了解这些,才让慧淬项目在大赛之中得以脱颖而出。王总对我们团队项目有着密切关注,并设身处地为我们的项目着想,给予了诸多宝贵意见。除了应对大赛本身,也包括我们团队应该如何选择投资者,以及团队未来的创业发展道路。天使投资者能带来的行业资源,对于创业团队后续之路非常重要。

踏上大赛以前,我听说过诸多创业之路不易的故事。能有今天的小小收获,我有很多感慨。踏踏实实做好手头上的工作,将一份研究做到极致,做到世界顶尖,我们自然而然会遇到商机,得到关注,也会得到成功者的垂青和指导。成功是会相互吸引的。你需要抓住你所拥有的机遇。不要畏惧创业,更不要畏惧成功。

写在最后

关于未来的路和方向,慧淬团队一直在探索在努力,除了不断的在前期基础上进行新型技术研发,解决钢轨磨损的问题,还在探索其他钢轨损耗和铁路安全的问题。

面对未来,慧淬团队信心满满,其实慧淬到今天,前方是什么没有人可以知道,因为这个项目没有对标,完全靠团队自己的摸索,每一天对慧淬团队里的每一个来说,都是从「零」开始。

相信自己,充实自己,便能成就自己。